您的位置:首页 >首页栏目 > 传介 >

世界资讯:无锡检察深化公益诉讼改革守护群众美好生活丨法治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江苏省宜兴市的紫砂茶具名扬四海,是其独特的城市名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地丰富的紫砂陶土矿资源,让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因刘某某的家恰好坐落在紫砂陶土矿的矿脉上,张某以高额租金为诱饵,让刘某某同意在其家中偷挖陶土矿;张某组织人员偷挖,其间刘某某还为其买菜、清扫泥渣以防被人发现。一年多时间,张某共挖取陶土矿200多吨,刘某某从中赚取了6万余元“房租”。

违法事实已经查清,但如何认定紫砂矿公益损害数额在司法实践中是一个难题。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促成行政机关成立第三方专家库,在江苏省率先破解紫砂矿公益损害数额认定难题,涉案人员承担环境治理等费用38.7万元。

这是无锡检察机关深入推进公益诉讼的一个缩影。

无锡市检察院检察长朱良平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无锡检察机关重创新、求极致,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公益保护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开创公益诉讼新局面,以检察现代化融入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据统计,近3年来,无锡两级检察院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759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895件,提起诉讼172件;督促恢复农田、绿地生态1.84万亩、清除固体废物4079吨,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4342万元,督促收回国有财产及专项资金5.4亿元,有7件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

聚焦热点难点问题

综合治理破解难题

2021年3月,无锡检察机关对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开展专项巡查,途经望亭南桥附近时,有当地居民反映,这里的河道并不宽,却经常无序停泊近一公里长的运煤船,因过往船只密集,影响通行安全。

为何会发生这种情况?检察官调研发现,望亭发电厂位于无锡和苏州交界处,是苏南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支撑点,所需煤炭主要靠京杭大运河运输。但发电厂周边无可用土地,厂内储煤场及卸煤港池无法扩建,只能用待卸船队方式保持4万吨至5万吨煤存量,这相当于在大运河上设置了一座“漂浮的储煤场”,加上停靠不规范,占据了大运河主航道的较大范围,往来船舶间存在碰撞风险。

“解决此事看上去容易,只要把船只规范停靠即可,但因牵涉苏州、无锡两地储煤场的问题持续了近30年,想解决好并非易事。”无锡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符世锋向记者回忆说。

经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无锡市检察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模式。为寻找临时待泊区最佳设置地点,专案组两个多月内多次到现场实地调查,详细了解将电厂周边大运河河床改造为临时待泊区的可行性。

针对运煤船违法停泊的问题,无锡市检察院向苏州海事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积极履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通航安全。苏州海事部门迅速行动,完善现有河道监控设备,实现临时待泊区视频监控全覆盖,强化大运河航道日常监管力度。经过7个月施工,将检察建议落实到位。

“以前人多船杂,容易发生‘走锚甩尾’现象,现在有了专门停船的地方,不用担心和其他船撞上,心里很踏实。”一位长期在运河上跑船运煤的“船老大”说,整治带来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

近年来,无锡市检察院以强化检察公益保护职能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侵害公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加强跨区域海洋、河流、湖泊、森林等的综合治理和保护。

朱良平介绍说,无锡检察机关通过三个方面的协作提升公益诉讼办案能力:

强化内部联动,依托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完善环资类案件线索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用、资源统一调配;

强化外部协作,深入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的公益保护理念,市检察院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审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多家单位会签工作意见,推动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有序衔接,在公益保护领域共促共融;

强化区域协同,密切与长三角地区、环太湖、京杭大运河等流域上下游执法司法机关的工作衔接,在管辖衔接、调查取证、生态损害修复等方面形成保护合力,促进上下游、左右岸协同生态治理。

“滨湖区人民检察院与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水政监察支队会签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在太湖水域治理、资源管理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朱良平举例说。

数字检察添智赋能

保障公民个人信息

2022年6月,“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向无锡市新吴区人民检察院反映,某健身房存在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情形。

检察机关调查发现,该健身房使用具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强制要求会员刷脸或录入指纹进入。在部分会员明确拒绝人脸采集识别后,健身房擅自将会员办卡时提供的照片录入系统作为刷脸进出凭证,且在会员要求删除照片等信息时,以无管理权限为由拒绝删除。该行为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还有多少服务场所存在和上述健身房一样的行为?

新吴区检察院运用自主研发的公益损害风险防控平台,通过数据交叉比对、智能分析,排查易发生非法收集个人信息的服务场所,绘制了风险防控“数字地图”,呈现无锡全市案件线索。同时发挥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优势,灵活运用诉前磋商、公开听证、检察建议等方式开展监督,督促对涉案服务场所依法处理,切实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推动解决行业、领域、系统内普遍性和根源性问题。

新吴区检察院还将案件线索移送无锡市检察院。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服务场所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专项监督活动,排查健身房、超市等服务场所126处,督促整改问题场所56处,删除违法采集信息9300余条,向经营者、消费者普法宣传3000多人次,有效保障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信息不断被各种电子设备采集、汇总、分析,这些数据有可能被不正当使用、披露或泄露,由此引发公众对隐私权的担忧。

“人脸信息图像采集存在远距离、非接触、无感的特征,一些经营场所采集人脸信息的违法行为更为隐蔽,违法行为常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联,呈现发现难、取证难等问题,且个人信息安全领域违法场景多样,法律法规对各个行政机关在个人信息保护职责方面的规定较为笼统,且有些基层行政机关有管理职责但没有执法权限。”符世锋说,数字检察战略是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重要依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添智赋能。

此外,针对影响群众生活的公益线索,无锡检察机关迅速摸排处理,积极回应群众法治需求。

新吴区检察院建立水环境公益损害防控平台,联合新吴区住建局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共享雨水总排口上的1773套智能终端实时数据,覆盖全区800公里污水管网、600公里河道、570个入河口、366家重点排水户,实现地下雨水、污水管网、排水设施“一张图”监督。

惠山区人民检察院针对“少年黑客”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16亿条的行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并向网络公司发出检察提醒函,督促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举报与投诉处理机制。

无锡市检察院、锡山区人民检察院与江南大学等单位合作,建成无人机巡航监控系统,对林地、矿山、河道等公益损害高发区域航拍巡查256次,发现监督线索78条。

与此同时,无锡检察机关优化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打造“类案监督+深层监督+融合监督”立体模式,建成11个监督模型,线索成案率92.6%。2020年以来,无锡检察机关通过共享数据发现的各类监督线索监督成案600余件。

能动履职精准监督

查办一件治理一片

食品安全综合检测仪、荧光增白剂检测仪、全自动农药残留检测仪、大型无人机,同时配有水浴锅、震荡仪、离心机等辅助检测器材,工作人员正对辖区内河道水质、工业集中区空气质量等进行检测……这是记者走进无锡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快速检测中心和公益诉讼调查取证室看到的一幕,也是无锡检察机关能动履职、精准监督的一个生动缩影。

随着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争议、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高,对公益保护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面临案件影响力不够突出、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还不够等问题。

面对公益诉讼新领域案件数量大幅提升、领域持续拓展的新情况,如何保证办案质效更加考验检察机关能动履职能力,需要精准把握探索的必要性和边界。

符世锋介绍,无锡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检察在履职中,始终立足法律监督职能,针对违法行为严重侵害公益或者导致重大公益危险,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治理难题和短板,精准开展公益诉讼检察监督。

在党史遗址保护方面,无锡市检察院联合滨湖区检察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场红色守护行动,全面梳理了全市126处党史遗址的分布、类型、保护等级等情况,发现部分遗址存在历史原貌受损、教育功能弱化等问题。充分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先后办理华庄战斗纪念碑、锡南革命烈士陵园、潘汉年故居等党史遗址保护系列案件,通过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推动职能部门投入1000余万元专项修缮基金并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为进一步延伸办案触角,推进办案质效,无锡市检察院深化“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模式,组建食药环资专案团队,邀请行业专家、专业人士参与调查取证、听证、论证会等协助办案600余次,设立生态修复基地10处,开展补植复绿、异地修复、增殖放流等活动100余次。建立“检察+网格”工作机制,推动公益诉讼工作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朱良平介绍,针对老旧小区“飞线充电”顽疾,两级院敦促多部门开展联合整治,推动全市新装智能充电桩2.7万个。推行“检察建议+调查报告”,结合办案分析研判行政执法共性问题,推动开展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向党委政府报送研判报告47份,向行政机关提示损害风险80次,推动专项治理96次,真正实现“查办一件、治理一片”的效果。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建国 丁国锋 周斌 张守坤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韩玉婷 朱婵婵 刘旭雨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